新媒体时代下的知识付费是“割韭菜”?或许未来更值得期待

知识付费 2019-11-08 15:07:02

知识付费市场的鱼龙混杂让许多人认为是“割韭菜”,那么知识付费的未来是否还值得大家期待呢?

当刷屏成为了查看新闻报道和信息资讯的形式,当碎片化阅读成为了日常学习的习惯,当抖音短视频成为打发无聊时光的消遣方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被改变的实际上还有许多。例如“知识付费”。到底什么是“知识付费”?难道说人们自小接受的传统培训教育、书籍出版就是免费的吗?

自然不是。“知识付费”已经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以销售音频、视频、直播、图文课程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内容生产。当人们享受过互联网的免费资源之后,还会愿意为知识而付费吗?

2012年,罗振宇携《罗辑思维》登陆优酷,许多人也都把罗胖“每天60秒”当作每天的打开方式。2013年,“罗辑思维”推出了付费会员制,令许多人无比诧异:手机上听你讲几句还得花钱?2017年,“得到APP”上线,开启了全面的付费模式,也把熊逸、何帆、吴军、吴伯凡、郑也夫等一大批专业人士展现在人们眼前。于是,从9.9元,到199元,大家一次又一次地划银子给“罗辑思维”。自然,这些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听的课程也打开了大家的眼界和知识壁垒,甚至从未涉略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前沿科技等也通过他们浅显易懂、幽默诙谐的解读进而得以理解。知乎、喜玛拉雅、十点读书、吴晓波频道等平台也相继以各种各样的精品课程打动受众,让你乖乖“为爱买单”。而为内容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的略知平台也在2018年上线,让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搭建专属知识店铺。

据艾瑞的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已达到3.87亿,市场规模在2020年可能到235亿,年复合增速69%。但与此同时,知识付费市场鱼龙混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重营销而轻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对于知识消费者来说,一旦所购买的内容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或低于预期,内容生产者就会被认为“割韭菜”。

 

知识付费必将得到新一轮的洗牌之后,方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未来的“知识付费”,更值得大家的期待。